旅游新聞 |
|
 |
|
旅游資訊 |
|
 |
黃龍吐翠 |
http://www.51bfq.cn | 發布日期:2012/5/10 13:40:29 | 來自: |
在杭州棲霞嶺北麓的曙光路,護國仁王寺遺址處,順山路步行至茂林修竹深處,就可看到隱藏著道教洞天福地的黃龍洞古跡。南宋以來這里作為西湖上五大祀龍點之一而享有盛名,清杭州二十四景中有《黃山積翠》一景即指此。一九八五年,杭州西湖管區將集宗教文化、人文文化與寺觀園林景觀為一體的黃龍洞辟建為仿古游樂園,冠名黃龍吐翠。 詩云: 棲霞嶺幽泛紫煙, 方竹婆娑立萬竿, 洞天福地兩相悅, 黃龍吐翠看水貪。 在棲霞嶺后掃帚塢,即黃龍洞。清代“杭州二十四景”中有“黃龍積翠”一目,“黃龍吐翠”景名脫胎于此,用一“吐”字,突出貼泉池巉崖間龍口噴水,珠簾倒掛的特有情景。黃龍洞在宋、元、明、清代皆為佛教勝地,民國初期改為道觀。此處前為庭園,后有洞壑,融真山假山,自然景色與人工建設為一體,為期上雅幽園林之一。黃龍洞現存的格局及主要建筑、山石、水池,均系民國11年(1922年)廣東道教會徒眾出資修葺。是年,黃龍洞住持盧小嘉還俗,將洞產轉售于廣東道教會。黃龍洞的假山,全部用渾重的黃沙石依天然山勢疊成,為西湖假山洞景中規模最大者。假山半腰系人工砌成的山洞,稱“黃龍古洞”,內奉石刻黃龍祖師像。山頂為“臥云洞”,常有霧氣彌漫。泉池旁一塊玲瓏山石,正面刻“有龍則靈”,背面刻“水不在深”。 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間,黃龍洞破壞嚴重,雕塑被毀,龍頭與部分年久失修的住房及木結構曲廊遭拆除,又因開挖防空洞,截斷了龍口吐水的水源。1978年后,杭州市園林管理局整修頭殿、大殿、側殿,并在大面積封閉的山墻上,置9個神態各異的云龍花飾漏窗,將大門兩旁山墻改為黃色龍墻。重塑龍頭,斷流的泉水代之以自來水,恢復黃龍吐水景觀。重修水池旁“鶴止”、“香雪”二亭及部分曲廊。新建“翠云亭”和山崗的“翠靄亭”。又利用原香客住房的院落基地,辟建“方竹園”,種植方竹、鳳尾竹、紫竹、羅漢竹等觀賞竹。

|
【打印此頁】 【返回上級】 【關閉此頁】 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