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游新聞 |
|
 |
|
旅游資訊 |
|
 |
玉皇飛云 |
http://www.51bfq.cn | 發布日期:2012/5/10 13:41:44 | 來自: |
玉皇山位于西湖之南,介于西湖與錢塘江之間,海拔二百三十九米,五代時吳越王錢氏迎明州(今寧波)阿育王寺佛舍利于此供奉,始有“育王山”之稱。明代創建福星觀,尊祀玉皇大帝,位于玉皇山頂,原名玉皇宮,后改建為庭院。育王隨之更名玉皇山。 山上遺存有天池、白玉蟾井等古跡,山腰有八仙聚會之所---紫來洞。每當風起云涌之時,佇立山巔凌空突兀的登云閣上,襯以藍天白云,四周山姿雄峻巍峨,耳畔但聞習習之聲,時有云霧撲面而來,飛渡而去,頓覺湖山空闊,江天浩淼。 詩云: 錢王功業后世蔭, 阿育佛法揚善心, 飛龍洞中升氣紫, 玉皇山巔攬飛云。 玉皇山北向西湖,南近錢塘江,東接鳳凰山,西連南屏、大慈諸山。山體挺拔高聳,山頂常有云霧飛繞,因以名景。玉皇山在南朝梁時已有佛寺,五代吳越國時經全面開發,后唐同光二年(924年)開通山東麓慈云嶺蹬道,又建祭天所用的“登云臺”及阿育王寺等佛寺。至南宋,寺廟更有所拓展。明代,玉皇山寺廟改為道教官觀,山頂福星觀及慈云宮在清代極為興盛。民國時期續有開拓。全山自然、人文景觀薈萃,《玉皇山志》載有“倚亭望仙”等玉皇山六十四景景目。山上建筑分布于山頂與山東麓慈云嶺一帶,建筑面積約2110平方米。1956年,山頂及慈云嶺、紫來洞的建筑物均加整修。1978年,新辟長4.23公里玉皇山游覽車道,并整修全山建筑。福星觀改建為一座大院套小院、高低錯落的庭苑。中部正廳(原玉皇宮)正面壁上嵌設玉龍木刻浮雕,四周陳列星象石碑,兩廊為介紹有關天文科學知識的櫥窗。原南天門改為進廳,墻上嵌刻“玉皇山”金色三字,廳壁繪制巨幅《群仙極樂圖》彩色壁畫。 新建“登云閣”,游人可由螺旋轉梯登閣遠眺。修建福星觀素菜館,餐廳內壁繪有西湖神話故事玉龍、金鳳與群仙共舞的大型壁畫。山頂配套設施的廚房、宿舍、貯藏室、廁所,隱設于地下層。山南坡與紫來洞,新建水池、泵房,引自來水至山頂,結束山頂用水靠雨水匯集的歷史。整理“天一池”庭院與慈云嶺敞廳。調整紫來洞前花木,補植香樟、櫻花、桂花、紫薇等觀賞花木。改建飛云茶室,在此品茗賞景,可睹晨霧舒展或宿雨初晴時的煙霧輕飄,亂云飛渡,之江三折和六和塔雄姿,忽隱忽現。

|
【打印此頁】 【返回上級】 【關閉此頁】 |
|
|
|